datetime:2024/09/14 16:31
author:nzb

本项目源于《动手学深度学习》,添加了一些自己的学习笔记,方便搜索查阅。正版GitHub地址:https://github.com/d2l-ai/d2l-zh

异步计算

今天的计算机是高度并行的系统,由多个CPU核、多个GPU、多个处理单元组成。通常每个CPU核有多个线程,每个设备通常有多个GPU,每个GPU有多个处理单元。总之,我们可以同时处理许多不同的事情,并且通常是在不同的设备上。不幸的是,Python并不善于编写并行和异步代码,至少在没有额外帮助的情况下不是好选择。归根结底,Python是单线程的,将来也是不太可能改变的。因此在诸多的深度学习框架中,MXNet和TensorFlow之类则采用了一种异步编程(asynchronous programming)模型来提高性能,而PyTorch则使用了Python自己的调度器来实现不同的性能权衡。对PyTorch来说GPU操作在默认情况下是异步的。当调用一个使用GPU的函数时,操作会排队到特定的设备上,但不一定要等到以后才执行。这允许我们并行执行更多的计算,包括在CPU或其他GPU上的操作。

因此,了解异步编程是如何工作的,通过主动地减少计算需求和相互依赖,有助于我们开发更高效的程序。这能够减少内存开销并提高处理器利用率。

#@tab pytorch
from d2l import torch as d2l
import numpy, os, subprocess
import torch
from torch import nn

通过后端异步处理

作为热身,考虑一个简单问题:生成一个随机矩阵并将其相乘。让我们在NumPy和PyTorch张量中都这样做,看看它们的区别。请注意,PyTorch的tensor是在GPU上定义的。

#@tab pytorch
# GPU计算热身
device = d2l.try_gpu()
a = torch.randn(size=(1000, 1000), device=device)
b = torch.mm(a, a)

with d2l.Benchmark('numpy'):
    for _ in range(10):
        a = numpy.random.normal(size=(1000, 1000))
        b = numpy.dot(a, a)

with d2l.Benchmark('torch'):
    for _ in range(10):
        a = torch.randn(size=(1000, 1000), device=device)
        b = torch.mm(a, a)

# numpy: 1.0704 sec
# torch: 0.0013 sec

通过PyTorch的基准输出比较快了几个数量级。NumPy点积是在CPU上执行的,而PyTorch矩阵乘法是在GPU上执行的,后者的速度要快得多。但巨大的时间差距表明一定还有其他原因。默认情况下,GPU操作在PyTorch中是异步的。强制PyTorch在返回之前完成所有计算,这种强制说明了之前发生的情况:计算是由后端执行,而前端将控制权返回给了Python。

#@tab pytorch
with d2l.Benchmark():
    for _ in range(10):
        a = torch.randn(size=(1000, 1000), device=device)
        b = torch.mm(a, a)
    torch.cuda.synchronize(device)

# Done: 0.0049 sec

广义上说,PyTorch有一个用于与用户直接交互的前端(例如通过Python),还有一个由系统用来执行计算的后端。如 :numref:fig_frontends所示,用户可以用各种前端语言编写PyTorch程序,如Python和C++。不管使用的前端编程语言是什么,PyTorch程序的执行主要发生在C++实现的后端。由前端语言发出的操作被传递到后端执行。后端管理自己的线程,这些线程不断收集和执行排队的任务。请注意,要使其工作,后端必须能够跟踪计算图中各个步骤之间的依赖关系。因此,不可能并行化相互依赖的操作。

编程语言前端和深度学习框架后端 图12.2.1 编程语言前端和深度学习框架后端

接下来看看另一个简单例子,以便更好地理解依赖关系图。

x = np.ones((1, 2))
y = np.ones((1, 2))
z = x * y + 2
z

# tensor([[3., 3.]], device='cuda:0')
#@tab pytorch
x = torch.ones((1, 2), device=device)
y = torch.ones((1, 2), device=device)
z = x * y + 2
z

后端跟踪计算图中各个步骤之间的依赖关系 图12.2.2 后端跟踪计算图中各个步骤之间的依赖关系

上面的代码片段在 :numref:fig_asyncgraph中进行了说明。每当Python前端线程执行前三条语句中的一条语句时,它只是将任务返回到后端队列。当最后一个语句的结果需要被打印出来时,Python前端线程将等待C++后端线程完成变量z的结果计算。这种设计的一个好处是Python前端线程不需要执行实际的计算。因此,不管Python的性能如何,对程序的整体性能几乎没有影响。 :numref:fig_threading演示了前端和后端如何交互。

前端和后端的交互 图12.2.3 前端和后端的交互

障碍器与阻塞器

改进计算

Python前端线程和C++后端线程之间的简化交互可以概括如下:

  1. 前端命令后端将计算任务y = x + 1插入队列;
  2. 然后后端从队列接收计算任务并执行;
  3. 然后后端将计算结果返回到前端。

假设这三个阶段的持续时间分别为。如果不使用异步编程,执行10000次计算所需的总时间约为。如果使用异步编程,因为前端不必等待后端为每个循环返回计算结果,执行次计算所花费的总时间可以减少到(假设)。

小结

  • 深度学习框架可以将Python前端的控制与后端的执行解耦,使得命令可以快速地异步插入后端、并行执行。
  • 异步产生了一个相当灵活的前端,但请注意:过度填充任务队列可能会导致内存消耗过多。建议对每个小批量进行同步,以保持前端和后端大致同步。
  • 芯片供应商提供了复杂的性能分析工具,以获得对深度学习效率更精确的洞察。

练习

  1. 在CPU上,对本节中相同的矩阵乘法操作进行基准测试,仍然可以通过后端观察异步吗?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